“”中国医疗保健国际沟通促进会学术年会暨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 2024 年 11 月 10 日在北京进行,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石汉平教授领衔完成“”的 肿瘤营养关键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等 6“项讨论获 2024”华夏医学科技奖 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沟通促进会设立和主办的全国性医学奖项,主要奖励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石汉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获奖的项目创立了我国肿瘤营养学科,建立了肿瘤营养诊疗体系和世界上最大的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数据库,探究了分级诊断、阶梯治疗和分级管理新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肿瘤营养学事业的进展与进步。肿瘤患者常见营养不良石汉平教授介绍说,2024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称,全世界有 8.15 亿人营养不良,占全世界总人口的 11%。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常见病慢性病与营养不良互为因果。有数据表明,在我国胃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可高达 70%至 80%,来自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的一项显示,在三万多例住院肿瘤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 57%。营养不良不仅影响肿瘤治疗的临床决策,还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不能耐受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或对治疗反应不敏感,临床后“”果是 三增三减 ,即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疾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生存时间减少。石汉平教授说,早在 1924 年德国学者 Otto Heiich Wardurg 就发现了肿瘤细胞的有氧酵解现象,这一发现于 1931 年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并由此开启了肿瘤代谢与营养讨论的新纪元。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学者提出营养治疗是治愈慢性病的最终解决方案,2000 年加拿大学者提出营养是一线治疗的理念,但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石汉平教授介绍说,营养支持为机体提供了疾病康复所需的营养底物。有讨论显示,加强营养不良预防和治疗,特别是加强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意义重大。肿瘤营养学是应用营养学理论和方法进行肿瘤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一门新学科,横跨营养学和肿瘤学两大学科。肿瘤营养学以肿瘤为讨论对象,以肿瘤代谢和营养为讨论领域,以肿瘤的营养预防、营养治疗和营养康复为讨论内容,以减少肿瘤发病率,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肿瘤患者营养干预已不再仅仅是营养支持,而是与手术、放疗、化疗、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