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语言的源头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动物只能掌握“语音沟通”。同一片林子里的鸟可以通过叫声来求偶、寻找幼鸟、宣示领地、警示同类天敌来袭……但鸟对叫声的反应是出于本能的,不用教就会。而人类语言是后天习得的——一个在中国家庭长大的法国儿童,天生无法说出法语,取而代之的是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人类还会不断为语言制造新用法,加入新内容:老一辈人就很难明白年轻人口中的“人艰不拆”是什么意思。正因为如此,虽然动物能用声音沟通,但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进入 20 世纪后,语言学得到了来自人类学、基因学、灵长动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等学科的支持,我们才知道,人类语言的进展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人类语言最初是通过嘴巴讲出来的,但语言不仅有声音系统,还有符号系统,也就是文字。符号系统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还包括聋哑人的手语。科学家还发现,大脑中控制语言的脑区是独立的。一些失语症患者可以自己用手系鞋带,可他们不能说话,无法书写,甚至无法使用手势语。由此可见,语言十分特别。为语言寻根溯源是艰难的,因为语言进展史是用“隐形墨水”书就的。人类最古老的文字记录历史只有区区 5000 多年,因此鸟叫和人类谮言有本质区别。科学家只能看到语言史这本书的最后一页。不过,科学家还是想方设法依靠人类活动遗址、古人类化石和基因证据为人类语言溯源。古人类开始掌握的符号能够理解和使用符号是现代人类固有的本能。然而,考古学家却发现,古人类早在数万年前就掌握了符号。距今 10 万~7.2 万年(中石器时代),一些智人(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生活在南非开普敦的布隆伯斯洞窟中。捕猎和采集活动不会花去他们太多时间,于是,“闲得没事”的智人“艺术家”开始探究雕塑以外的另一种视觉艺术:绘画。考古学家在洞窟中发现了用红色颜料绘在石头上的抽象图案,创作年代距今约 7.3 万年,这是人类目前发现最古老的绘画作品,其创作年代比非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发现的同类型古人类艺术品至少早 3 万年。在这块 4 厘米长的硅结砾岩上,9 条红色线条交织错落,红色颜料被证实是赭石。随着讨论深化,考古学家发现这块石头是某块磨石的一部分。这样看来,磨石表面应该都绘有红色线条。类似的图案在布隆伯斯洞窟和附近洞窟中的不同人造物上反复出现,这表示这些线条不是随意划出来的,而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符号。讨论人员将包括布隆伯斯洞窟在内的南非不同区域古人类遗址中出土的人造物进行比较,就能知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