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残联实施活动策划方案范文一、加强政策法规宣传,营造扶残助残的新风尚透过开展“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活动,利用广播、橱窗、网络等渠道,宣传现代礼貌社会的残疾人观,提倡全社会理解、尊重、关怀、帮忙残疾人,广泛开展社会助残活动,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进展的舆论环境。用心发挥村(社区)残协、村(社区)康复服务站及残疾人专职委员等组织网络的作用,深化到残疾人家庭,把党和政府的扶残助残政策贯彻到残疾人手中。树立残疾人先进典型,弘扬残疾人自尊、自强的精神,鼓舞残疾人参加到各项社会生活中。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完善残疾人扶持政策,健全残疾人保障机制,将辖区内贴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逐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进展。做好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作,将重度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托(安)养范围。对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实施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或其他庇护服务。做好 18-60 周岁无固定收入残疾人救助工作,开展常常性摸底调查工作,主动办理相关手续,切实做好服务。重视残疾人学生教育工作,做好残疾学生就学补助工作。推动残疾人义务教育,健全送教上门制度,对适龄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健全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救助长效机制,做好危房检查改造工作,推行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进家庭”工程。继续开展一户多残家庭调查工作,全面掌握一户多残家庭的基本生活状况,给予生活补助,改善家庭生产、生活条件。三、完善康复服务体系,优化残疾人生活环境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实施“残疾人阳光康复工程”。一是抓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宜居工程扩面工作,及时开展调查摸底,制定好实施方案,切实改善残疾人的居住环境,提升其生活质量。二是继续抓好重点康复项目的实施,组织实施 0—6 周岁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三是进一步拓展残疾人康复工程,实施“助明、助行、助听”康复项目,为有适应指征和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带给基本辅助器具,完善残疾人购置基本辅助器具补助政策。四是深化社区康复服务,加强康复中心、站建设,开展基层康复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康复中心、站的作用,有针对性的对残疾人员开展康复训练服务。构建残疾人良好的生活环境,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