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读幼儿早期教育的意义 目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1 世纪人们想在社会上立足、获得成功将越来越困难。文凭、家势、金钱将不再能保证你立于不败之地,个人的素质将决定一生的命运。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人类社会将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和商品经济而处于主导地位。企业的成败、国家的兴衰将直接取决于内部人员的素质高低。 但是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存在许多弊端,不能培养合适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虽然目前国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但是广大的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思想还存在不少的误区,很多的错误观念还很根深蒂固。比如:学习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只重视分数而忽视其他;认为素质教育就是除了学好书本知识以外再学些钢琴、电脑什么的;重知识轻能力,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等等。青海省西宁市第五中学高三学生卢晓珑因考试不理想,在高考模拟考试之后跳楼自杀。九岁的夏斐因为考试成绩没达到母亲的要求而被母亲用棍子活活打死。北京一位即将赴美留学的青年李兵因为受不了父母的管教而亲手杀死了父亲和母亲。这些血淋淋的事例应该让我们仔细反省反省了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说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成功除了需要一定的智力基础以外,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的情商如何,也就是这个人的品德、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如何,这恰恰是目前教育所忽视的。 而人们对于智力的认识也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比如:认为懂得多就是聪明;学习的目的就是记住各种各样的知识;知识等于智力等等。 一般认为智力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智力就是获得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而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的定义,知识可分为四类:一是“是什么的知识”,二是“为什么的知识”,三是“怎样做的知识”,四是“谁知道的知识”。人们又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前二类是事实或科学原理和法则,是可以方案化,可以用编码技术做成软件,因而也是信息;而后二类是难以文字化的知识,属诀窍类知识,只存在于个人的大脑中。人类知识的发展和积累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把人们头脑中的难以文字化的知识,转变为可编纂的知识。随着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有可能把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