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5 宗教建筑05/10/20251 §7· 5 宗教建筑一 · 佛寺、佛塔1· 河北正定隆兴寺· 始建于隋代,原名龙藏寺,宋用名 龙兴寺,清康熙起用隆兴寺 .· 现存宋朝佛寺总体布局的重要实例· 布局 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的布置 自外而内,殿宇重叠,院落互变 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组群及主要建筑05/10/20252· 摩尼殿 左右配殿 大觉六师殿(已毁) 钟楼、鼓楼 山门 琉璃照壁05/10/20253第二进院落 弥陀殿佛香阁碑亭慈氏阁、转轮藏殿 戒坛05/10/20254· 摩尼殿 · 建于北宋皇祐四年( 1052 ) · 中国现存唯一平面呈十字形的佛殿 ·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正中殿身五间,进 深五间, · 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面正中各出两间抱厦, 为现存木构中四出抱厦最古实例 · 殿身全是厚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 · 梁架结构 05/10/2025505/10/20256— 普拍枋 — 补间铺作用斜拱— 昂式耍头05/10/2025705/10/2025805/10/2025905/10/20251005/10/202511· 转轮藏殿· 重檐歇山顶,两层· 经后代重修多次,但基 本保存宋朝的风格· 殿内部下层柱子,为了 容纳轮藏,把两中柱外 移 ,形成平面六角形的 柱网,同时上下两层间 没有平坐暗层(与辽独乐寺观音阁不同)—— 移柱法 05/10/202512· 慈氏阁· 永定柱造的孤例· 佛香阁(大悲阁)· 隆兴寺内的主体建筑。以高阁为全寺中心的布局方法, 唐中叶以后供奉高大的佛像,主要建筑不得不向多⇒层发展,陪衬的次要建筑也随着增高,反映了唐末至北宋期间佛寺建筑的特点· 现存的阁是 1940 年前后重建的。阁高约 33 米,三层,歇山顶,且上两层都用重檐,并有平坐,给人的感觉比其实际要高大。阁内所供即千手观音高 24 米,是北宋开宝四年( 971 年)建阁时所铸,为中国古代最大的铜像05/10/2025132· 天津蓟县独乐寺· 重建于辽统和二年( 1052 年), 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均是辽代的原物· 山门· 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四椽· 分心槽· 单檐庑殿顶,举折和缓, 出檐深远· 台基上立木柱 12 根, 4 根角柱 —— 侧脚· 斗拱分析 ——斗子蜀柱 —— 唐风05/10/202514· 山门内部不用天花· 正脊两端的鸱吻,龙头 有形,尾向内卷,是鸱 尾向龙吻演变过程中的 实例05/10/20251505/10/20251605/10/20251705/10/20251805/10/202519· 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也建于统和二年· 面阔五间,进深四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