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及意义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摘要:马克思就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更为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彼得大帝的统治开启了俄国历史的一个新时代。对这个时代有多种称呼,可以基于这个国家及其统治者的新的称呼而称之为帝国时代。这个时代持续了约两个世纪,在 1917 年突然结束。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俄国历史本身进展的必定产物。众所周知,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另外,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进展制造了条件。本文阐释了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以及改革对俄国、世界的影响,对此次改革有个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彼得一世 背景 意义 一、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俄国 1649 年法典反映了封建农奴制社会进一步的进展。这表现在服役封地和世袭领地趋于合流,形成了统一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各种隶属关系不同的农民(国有农民、宫廷农民、私有主农民)和其他压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人民都成为封建主剥削的对象,农奴和奴仆互相接近而融合为一体;沙皇的专制权力,进一步加强,等级代表君主制正在向绝对君主制过渡。 17 世纪末,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展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17 世纪初的混乱年代将俄罗斯推向了毁灭的边缘,留下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和外交问题。国家经济落后,进展缓慢。广漠的地域、严酷的气候以及不便的交通条件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进展和商业的交往。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直至 17 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 20—25%。 为了确保足够的劳动力,地主、贵族则采纳超经济强制手段,推行最原始的封建剥削方法,即野蛮的摇役制,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因而丧失了人身自由,沦为农奴。在这种封建农奴制的残酷压迫下,广阔农民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 17 世纪俄国虽然出现了工场手工业,但还很微弱,大量使用农奴劳动,商品经济还处在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主要是为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