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案设计《愚公移山》教案设计(一)目标:1.理解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培育心志坚毅的精神和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2.了解寓言的特点。理解故事的对话、情节、悬念等知识。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信心和毅力。难点:对愚公的评价,对愚公精神的认识。课前准备:教学方法:以讨论为主,加强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例如。播放歌曲《愚公移山》。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管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态度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列子》的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三、整体感知课文。(一)播放课文录音或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感知理解课文,体验课文的语感和人物的情感,并且把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注到课本上。(二)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初步区分表达语言和人物对话的不同,尽量理解课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四、理解课文,揣摩词句。(一)学生对比课文注释试着翻译课文,要求尽量直译,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老师巡视,参加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难。补充注释的字词:1.面山而居面:面对。2.损魁父之丘损:减少、削减。3.叩石垦壤垦:挖。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简直。5.曾不假设孀妻弱子曾:竟然。6.而山不加增加:增加。(二)学生分为小组,各小组推举一人翻译课文,看看哪个小组译得最好。其余同学对比课文,评价翻译的准确性,并指出不够准确的地方,纠正自己译得不准确的地方。(三)学生讨论,找出课文中与现代汉语表达不同的句子,说说现代汉语中是怎样表达的。假设学生找不出,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讨论。1.聚室而谋。(愚公)召集了(全家人)在家里商量。(省略句)2.杂然相许。(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省略句)3.如太行、王屋何对太行山王屋山能怎么样呢(固定句式)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定语后置句)5.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慧了。(主谓倒装句。比照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理解倒装句的强调作用。)6.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宾语前置句)7.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被动句)(说明:以上句子牵涉到多种文言文特别句式,但由于学生刚接触到文言文,只要讲清其特别之处、现代汉语中怎么表达即可,目的在培育学生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