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专业役户徭役优免[摘 要]在明代,政府根据财产和人丁的多少量定户的等级,并根据户的等级佥派徭役。在徭役的佥派上,国家规定了很多不服或少服徭役状况称为优免。而专业役户在承担了某种特定的徭役之后,对于一般性的民役是可以优免的,只是根据规定,不同的专业役户,优免额有所不同而已。[关键词]专业役户;徭役;优免在传统的帝制时代,人口和土地是帝制时代国家得以存在和延续的经济基础。因为人口和土地是赋役征发的依据,而赋役是供应皇室、军队以及维持国家统治的全部官僚机构需要的必须收入,赋役是国家生存的源泉。赋役征发的状况决定了一个国家运行的质量。“赋役之法,……役曰里甲,曰均徭,曰杂泛,凡三等。以户计曰甲役,以丁计曰徭役,上命非时曰杂役,皆有力役,有雇役。州府县验册丁口多寡,事产厚薄,以均适其力。”《明史》用这一小段文字概括了有明一代的役法,但是明代的役法并不是这样简单的,三种役法并不是在明初就全部存在的。在明初只有里甲正役和杂泛差役两项徭役的佥派。根据洪武十四年所定赋役黄册记载:“命天下郡县编赋役黄册。其法:以一百一十户为里。一里之中,推多粮者十人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管摄一里之事。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凡十年一周。先后则各以丁粮多寡为次”。这里的里长所要承担的就是正役,根据丁粮的多少为依据,十年一周轮流充当,不能脱免和躲避。里甲正役一直存在于明朝的始终,一直是明代每个齐民必须承担的义务。杂泛差役的佥派是和里甲正役的佥派有区别的,里甲正役根据赋役黄册的规定是十年一周依其户等轮充,而杂泛差役的一部分是和里甲正役一样轮充的,在正统以后被称之为“均徭”;另外一部分杂泛差役是没有定额和定期的佥派的,遇事则派,无事则休,后来进展为正统后的“杂泛”。至此,才有《明史》中记载的三种役法。关于徭役的佥派方法。根据赋役黄册的统计,根据财产和人丁的多少量定户的等级,“凡各处有司,十年一造黄册,分豁上中下三等人户,仍开军民灶匠等籍,除排年里甲依次充当外,其大小杂泛差役,各照所分上中下三等人户差”。根据户的等级佥派徭役,“各处赋役必验丁粮多寡,产业厚薄,以均其力。”富者多担,贫者少担或者不担,但总体上是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役夫的差遣。既然是根据田产和人丁佥派的徭役,那么田产和人丁都要承担徭役。也就存在有田产的丁和无田产的丁,在《大明律·户律》之中被称作“有赋役者”和“无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