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分界线:春秋(前 770-前 476)战国(前 475-前 221)。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关于春秋战国断代,历来说法不一:或以《春秋》绝笔之年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 年)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 475 年)为战国始年,或以周贞定王元年(前 468 年)。根据《历代战争年表》(解放军出版社 2024 年版)统计,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整个人类古典战争中最集中、最多发的一个时代。整个春秋时代有记载的战争 395 次。254 年的战国时代,有记载的战争达 230 次。秦帝国兴亡沉浮的五百多年(从秦立诸侯国到帝国二世灭亡,公元前771 年,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前 207 年秦国灭亡,564 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大黄金时代。用那个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制造、大沉沦、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制国体向某某统治国体的转型,使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极致状态。春秋战国孕育出的时代精神是强力竞争,强势生存。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所谓大争,就是争得全面,争得彻底,争得漫长,争得残酷无情。1,e 阏与之战,是指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 269 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秦昭襄王三十七年)2,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 40万降兵。(前 262 年-前 260 年,秦昭襄王 44 年)3,桂陵之战:公元前 354 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BC353 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制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4,阴晋之战,它是指周安王于十三年(这里指的是公元前 389 年),秦军为夺取被魏国占领的河西地区,而动用大约超过 50 万的大军攻打魏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