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课在陕西省普通高校中推行的现状讨论我们可以把高校武术老师水平分为 4 种类型。顶级类:参加国际、国内大赛水平的老师(训练走竟技体育方向),训练时间一般在 10~15年。第二类:武术大中专馆校、高等体育学院武术系毕业,可以参加全国大赛,但是成绩比顶级类差一点,主要参加省级竞赛,有较好成绩的老师。第三类比第二类中成绩差一点,参加省级竞赛,主要以地区、县市级别的武术竞赛为主。初步了解类:接触武术训练(训练时限一般为 3~4年)仅限于小型武术竞赛,或者说参加学院内部的通级竞赛、高校大学生武术业余组竞赛。主要起到传播、普及武术运动的作用。但经了解陕西省普通高校中公体武术课的大部分老师的武术水平都处在初步了解类,只能教授基本的套路动作,把武术等同于一般体育项目的教学,只注重形体动作的眼帘,对武术的内涵和特色教育比较模糊,使学生对武术缺乏应有的了解,产生厌学情绪,教学质量低下,影响了武术运动在高校的健康进展。二、影响高校武术课进展的因素1、武术教学场地、器材、财力均较欠缺加大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这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绝大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严重滞后,远远达不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人均 9~11m2 的要求。老师少,学生多,示范累,教学效果不好,影响教学情绪。2、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活力武术是普通高校体育内容的主干课程,而大纲所规定的教材内容贫乏、方法单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武术教学内容雷同,教材内容只注重统一化、规格化和套路动作统一的外在合理性,无法体现武术技击的本质特点,忽视了武术中隐含的技击攻法和内在的合理性,也忽略了武术本身内海的复合性和多元性。3、理论教学重视不够1961 年,在《全国大、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大纲》中,把武术列为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1978 年武术在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中正式立项,这为培育武术专业高级人才敞开了大门,国家规定高等师范院校可列为选修课或必修课。但随着高校健身活动的不断丰富,显然固有的理论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三、对策1、要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现代中国传统体育之所以没有能够同柔道、跆拳道一样走上世界舞台,缺乏的就是学校化。专家认为,现代中国传统体育的进展曾陷入误区,其历史原因在于大跃进式的跨越。武术教育进入学校教材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情,但是师资力量的匮乏使得多年来很多地方的武术教育有名无实。提及武术,很多人会认为武术是一种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