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案例分析样例姓名鲁平性别女出生日期1991/08/07民族汉学历硕士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政治面貌党员派出单位湖南省教育厅毕业院校湖南师范大学任期2024/03-2024/01赴任国家韩国赴任学校韩国江原道束草女高*案例类型汉语语言语篇教学(课文)背景 案例时间:2024 年 10 月-2024 年 11 月 地点:韩国江原道束草女高 人物:已学习一学期的高二年级学生问题江原道束草女高的中文课是选修课,学生选修汉语的兴趣很高。该学校的汉语教材是《中国语》,在第一学期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汉语也很仔细。但是,学生们在学习课文时,总是提不起兴趣,课堂上睡觉的学生偏多,尤其到了第二学期,学生对汉语的新奇感消逝,加上学习的内容逐渐加大,学生的倦感也逐步加强。尤其是在课文教学上,学生觉得课文的趣味性不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越来越低。解决方法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老师的“教”:学生学不进的原因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在课文的教学上,老师遵循的是传统的 3P 教学法,操练模式单一乏味,即老师示范-学生齐读-个别学生点读这样的流程来进行,让学生认为比较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到疲倦。 学生的“学”:学生学习中国语的动机各式各样,学习中国语的态度也是不尽相同,在课堂上假如学生没有对课文内容好好掌握,在课后也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教材:好的教材是好的学习的基础,在教材《中国语Ⅰ》中,由于这本书的年代久远,在编写的有用性这个特点上存在不足的地方。方法 1:增强课文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玩中学。我们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设计了不同的游戏,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通过游戏更加巩固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在游戏设计上,必须以课文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全员参加,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由传授者变为设计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内容。方法 2:增加课文的交际性。语言是用来沟通的。适当设置情景或者对课文内容做一些改变也是可行的。在汉语课堂上有原语民老师的存在,可以让学生尽量用汉语说出句子,和原语民老师进行沟通,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反思 在教学上我们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并不是说学生在学能上的差异,而是学生在性格,学习的态度上各有差异。所以在解决案例出现的问题时,必须针对每个班的差异性做出相应的学习方案。由于是选修课的原因,所以学生喜爱在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