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燃煤锅炉灭火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从锅炉燃料着火和燃烧的条件出发,详细分析了电站锅炉灭火的原因,概括了电站锅炉灭火时的处理要点,并针对煤质变差和低负荷运行两种情况,阐明了预防电站锅炉灭火的对策。关键词:锅炉;灭火;分析;对策0 引言锅炉灭火是火电厂频发事故之一。据某发电集团公司统计,该公司下属电厂全年共发生非停 89 次,其中 27 次是锅炉灭火引起的,占非停总数的 30.3%。锅炉灭火不仅使电厂发电量减少、重新点火耗油量增多,发电成本提高;若灭火时处理不当,还会引发更为严重的事故。炉膛“爆燃”就是在灭火后未能及时切断入炉燃料而导致的严重事故。因此,锅炉灭火是影响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从稳定燃烧的基本原理出发,全面分析锅炉灭火的原因、相应的对策,对于减少灭火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1 燃料着火及持续燃烧的条件煤粉气流入炉后,因受到烟气和火焰的加热,温度逐渐升高而着火,这一过程又称“热力着火”过程。但着火之后的燃烧过程是否能持续而稳定地进行,则取决于炉内的热力条件。燃料在炉内燃烧时会释放热量,但同时也向周围介质及水冷壁散热。当放热量大于散热量时,系统温度会不断升高,最终在高温下达到平衡,使系统处于一个持续稳定的燃烧状态。此时,假如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使系统散热条件加强(或放热条件减弱),将导致散热量大于放热量,则系统温度将逐渐降低至熄火温度,锅炉濒临灭火。由此可见,导致锅炉灭火的根本原因是炉内热力条件的变化,破坏了正常燃烧时系统放热量与散热量之间的平衡。运行中,引发灭火的具体原因很多,但可将其归纳为燃烧不稳、扰动因素、火检装置误判等几个方面。2 锅炉灭火的原因分析2.1 燃烧不稳引发的锅炉灭火燃烧不稳的实质是炉内可燃物小能量的爆燃,着火过程时断时续,燃烧中断时,火色暗、炉膛压力低;重新着火时,火色亮、炉膛压力高。因此燃烧不稳常常伴随着火焰忽明忽暗、炉膛负压不正常波动等现象。燃烧不稳是导致锅炉灭火最主要的原因。通常,这种燃烧不稳的现象首先从个别燃烧器开始,使炉膛负压随之不规则波动,而负压的波动又导致燃烧不稳的范围扩展到其他燃烧器,炉膛压力波动加剧,于是,在短时间内形成了破坏炉内燃烧工况的恶性循环,直至锅炉灭火。由燃烧不稳导致的灭火现象,其外在特征是:灭火前炉膛负压曲线必定出现“先负后正”的不规则变化,且幅度在瞬间由小到大。运行中影响燃烧稳定性的因素既有煤质方面的、也有设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