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通草画流传西方的明信片

通草画流传西方的明信片_第1页
1/3
通草画流传西方的明信片_第2页
2/3
通草画流传西方的明信片_第3页
3/3
通草画流传西方的明信片晚清时期,东方中国的奇妙感在西方社会中依旧存在,陶瓷和茶叶等传统出口商品依旧深受西洋人的青睐。但他们对东方古国的求知诉求却悄然发生了改变—除了生活消费之外,他们似乎对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生活的感兴趣程度在不断增强。正如《点石斋画报》中充满了中国人对西洋文明、传统与科技的想象,西方人也希望寻求一种渠道,去赏析东方文明。那是一个摄影术尚未真正流行的时代,绘画依旧是各种文明之间交互往来、增进直观感知的重要手段。寻寻觅觅,最后,一种奇妙的植物成了完成这一使命的主角—通脱木。它又被称为木通树、天麻子或通草,是一种产自我国华南地区和台湾地区的植被。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也……”这种植物的根茎硕大,质地轻软,颜色洁白,是制作纸张的上乘材料,据说在历史上还曾作为宣纸的备选材料之一。在《红楼梦》第十八回中,还有以通草制作纸花的记载:“……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却用各色绸绫纸及通草为花,粘于枝上,每一株悬灯万盏……”经由通脱木加工而成的产品即为通草纸,常质地柔软,表面易于绘画和书写,唯一不足的是材质比较脆弱,难以制作较大尺寸的开本。因此,在近代的中国民间生活中,通草纸常常作为农村家族红白大事中装点门面的重要材料,但在中国正统书画领域,它难登大雅之堂。但它因适宜画水彩画,开本恰好,而意外地成为在晚清颇受西方人热捧的东方艺术品。一位讨论通草画的先生曾写道:“古埃及有莎草纸,死海有羊皮卷,古印度有佛经贝叶,越南有蜜香纸,唐代中国有撒马尔罕纸,宋代中国有高丽纸……而近代中国有什么纸呢?恐怕通草纸算是一款重要的‘特种纸’了。”随着 19 世纪初期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日渐频繁,水彩画这种绘画技法也随着洋人传入中国。但水彩纸造价昂贵,绝非一般国人可以负担的。大约在 1825 年,广东一带陆续有人将通草切成极薄的切片,作为纸张替代品来创作水彩画。由于通草纸在色彩表现力和韧性等方面可与廉价水彩纸相提并论,故逐步流行起来。不知道过了多久,这种纸张被洋人注意到了,他们误以为这是中国人用米浆制作的白纸,因此,在早期通草画作品简介中,“米纸”一说常常可见。随着广州通商口岸的繁荣,中西方沟通频率陡增,出现了本文开篇所描述的现象,洋人们对古老中国的兴趣点由物质转向了文化层面。“了解一个真实的东方”成了当时欧洲“中国热”的一大诉求。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通草画流传西方的明信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