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危机干预内容提要第一部分 心理危机的概念第二部分 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开展第三部分 教师和学校在危机事件中的涉入第一部分 心理危机的概念危机的概念 人的一生中间,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严重应激事件,当他们不能解决或处理时,就是发生严重心理问题或障碍,人们所面临的这种状态便称为危机。 定义: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而他先前处理危机的方式、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时,这个人就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类别1 )发展性危机:如升学考试受挫、发育后生理变化2 )境遇性危机: 如遭遇车祸、性侵害3 )生态系统危机: 如网络成瘾、禽流感等事件引发的惊恐反应4 )存在性危机 :如孤独、无意义、死亡威胁、不自由个人心理危机往往蕴涵着过往的心理创伤与心理挫败 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心理危机创伤后应激障碍自伤与自杀性经历创伤危机物质与行为依赖:网络成瘾、进食障碍丧失倦怠与过劳公共危机事件1. 创伤后应激障碍一些因人而异的特别事件对个人造成了重大的心理创伤。评判:重大创伤经历;回避反应;警觉反应;适应减弱或异常;一个月以上儿童创伤类型: 1 型,突发的、明确的创伤如遭遇野狗惊吓 2 型,长期、反复的创伤如遭遇冷暴力2. 性经历创伤危机就大背景而言,当下的性文化观念是开放的就个人而言,性表达与满足的渠道是多样的自主的或被动的性经历都可以构成创伤,创伤可能是局限在性的和生理的、还可能扩散至个人行为与人际互动方式的、人格的甚至精神的学校性教育仍然没有找到坚实可靠的立足之地,家庭性教育仍然没有可供参照的有效范式。3. 物质与行为依赖:网络成瘾、进食障碍成瘾动力学:适合所有不良防御机制的意义,包括否认、转移、幻想、投射、合理化、理智化、反向形成、退化、压抑网络成瘾,同时满足趋避需要进食障碍,青少年自我确认障碍4. 丧失丧失是现实与意愿的悖离,是不再拥有、不再能够、无法重新来过的总称丧失的门类广泛:丧失亲人,丧失宠物,移居,转学,更换老师,父母离婚,丢失物品,错失机会,迷失动力(意义),丧失能力感和成就感,丧失掌控感与自主感5. 学业倦怠与过劳学业自身任务繁重,竞争压力巨大校内生活单调贫乏长期地被动地承受自上而下的家庭与学校教育6. 公共危机事件惊恐发作从众或众从 忽略自主意识被催眠人质或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