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树信誉概述患者的安全及护理措施工作人员的安全及护理措施目录CONTENTS小结概述01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是一个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岗位,在繁忙的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安全不安全的风险,任何极其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都存在着潜在的风险。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质量控制。概述手术室主要两方面主要介绍:概述手术室患者的安全及措施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安全及措施患者的安全及护理措施02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错误病人、错误手术方式、错误部位异物遗留体内烧伤或灼伤用错药物及血液制品手术切口部位感染手术体位损伤患者的安全手术室的流动护士接诊时没有仔细检查,导致接诊错了病人。他们没有在操作清单上标明操作部位的侧边,在操作前没有仔细检查,导致操作部位错了。这位旅行护士在位置上没有仔细检查手术的名称和位置。患者将左侧卧位改为右侧卧位,手术由患侧改为健康侧。错误病人、错误手术方式、错误部位①在病房接病人时,根据手术通知单查询病人的病房、床号、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指定手术时间。②麻醉前,与麻醉医师核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对于清醒的患者,应询问患者的手术部位,并根据患者的x光片、CT或MRx线片确定手术部位。③手术前,外科医生应与器械及流动护士再次确认患者姓名及手术部位,确认后可进行手术。防范措施①支气管、肺富含氧气、肠道富含氨气②皮肤消毒脱碘的酒精未完全干燥,③电刀头绝缘层破损④负极板使用不正确⑤电刀意外触发⑥激光误按操作按钮烧伤或灼伤的危险因素头面部手术时禁止开放性给氧按规程安全使用电外科、激光等设备皮肤消毒时,用三型安尔碘消毒皮肤,碘过敏者,待酒精完全完全干燥、挥发后才使用电刀。烧伤或灼伤的防范措施手术中的意外伤害020103人为原因器械原因自然原因①手术前护士应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器械,并应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②施行重大或特殊手术所需特殊器械,手术者应在手术前一日亲自检查是否备齐、适用。③在进行重要手术步骤前,手术者应先检查器械是否适用。发现有坏损器械,应交巡回护士处理④应备有急用的器械单包。防治措施⑤手术室内使用电炉、酒精灯等,要远离乙醚、氧气等,以防爆炸;⑥注意做好预防火灾的应急措施;⑦手术室内应配有自备发电机和蓄电池等应急电源,应有完善的自然灾害逃生方案及措施防治措施1.病人的因素2.手术的因素3.术部的污染手术切口部位感染感染与年龄(老人、婴幼儿多见)、性别(男›女)、患者自身免疫力、自身排异反应、肥胖、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原有感染、吸烟等不良嗜好、药物(放化疗药物)、术前住院时间有关。病人的因素术前备皮、术部消毒:术前备皮时皮肤被刮破,最常见胫腓骨部位及皮肤凹陷部位,骨折后石膏固定的患肢未能进行基本的清洗,手术部位的毛发过长。术部消毒范围过小,不完全,备皮时间过早。手术部位、长度、深度、时间:术部切口过大,暴露时间过长,组织损伤严重。药物、引流、敷料:滥用抗生素,使病原菌耐药性增强,引流不畅,引流液反流。术中输血:血液不和要求,含有传染病的病原体。手术的因素手术室环境:手术室布置、操作设备消毒、室内空气质量不达标。专科手术室物品准备不充分,手术室卫生不到位。手术材料:手术患者未穿病号服,消毒灭菌液不符合合格要求,手术器械未消毒或被污染,反复使用器械,物品过期。如果敷料未无菌或被污染,应及时更换。手术人员:不要求手部卫生,无菌操作未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手术人员感染传播,着装不合理,术中人员周转。术部的污染做好术前患者准备工作: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做好术前检查,治疗感染、慢性病、糖尿病术前应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3h以上)、失血过多(500ml以上)、切口手术涉及空腔和器官污染的,除术前2小时使用抗生素外,应在切口前30分钟内选择合理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加强外科工作人员的卫生:加强洗手的时间和方法,配备先进的洗手设施、烘手设施和手部消毒灭菌剂。患有皮肤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参与操作,严格遵循无菌技术的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