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洪雅葛仙砚》释读洪雅葛仙砚,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公元 1125 至 1210 年)最珍爱之物。八百多年前此砚被陆游定名,从蜀地嘉州带回绍兴老家把玩三十年,“温润苍玉质”,视若宝贝。葛仙即道教仙班人物葛洪(公元 284 至 364 年)字稚川,史传在洪雅得道成仙。三宝镇川溪河,原名稚川溪,相传也是纪念葛洪在河右岸岩洞修道炼丹而取名。清嘉庆洪雅县志载:“晋,葛洪至花溪居岩洞,槭神养气,白日上升”。洪雅境内瓦屋山上和青衣江畔至今还有葛仙山葛仙洞。葛洪最先发现了洪雅优质的砚石,被开发成砚台,文房四宝家族,雅砚名传后世。洪雅葛仙砚,历传 1600 多年。800 多年前南宋大诗人书法家陆游在嘉州为官(公元 1172 至 1178)获此心爱之物,留下不少诗作,其《再赋荔枝楼》中“山横瓦屋披云出,水自牂牁裂地来”,是咏赞洪雅山水的经典名句。入蜀为官七年后,陆游归居吴中绍兴老家,书法作品《苦寒帖》傳承后世,85 岁高寿绝笔《示儿》诗,将一腔爱国情怀写到极致。一方砚台相伴放翁,痴情万日即近三十年,依恋洪雅葛仙砚,专门写诗咏怀,留下一方可追溯的砚宝。洪雅文脉自信也。陆游去世 800 年后,洪雅县屹天竹木石工艺品有限公司制作出材质极佳的砚台清样,或圆或方,随形取式,砚盘图案雕饰惟妙,打磨光润,青碧如玉,疑似“洪雅葛仙砚”,引发关注。该公司聚集了一批能工巧匠,创始人贺先生更是拥有一手精湛的雕刻绝活,是四川非遗《泸县石雕》传承人,上世纪九十年承接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槽渔滩景观,“千塔佛国”及佛教故事石刻雕塑是其代表作。贺先生少小就拜师学石匠,在石雕技艺上继承前辈又钻研创新,四十多年探究,已成为一个能读懂石头木头且有艺术眼光的知名工匠。在不经意间,就发掘出与洪雅葛仙砚似曾相识的砚台。据贺先生讲,他几乎走遍了瓦屋山,对这座生态名山感情很深,对山上道教文化特别感兴趣。五年前偶然在山中一处洞穴边发现一种石质细腻色泽青润的石材,遂取样带回厂里讨论,竟收获惊人发现,这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砚台石料。贺先生耗费三年时间,精雕细刻了二十多枚造型不一的砚台,经国内书画名家试墨普获赞誉:“不馊墨,吸热低,挥发慢,砚石肌理玉化细腻,养笔舌。”爱砚人士观赏贺先生制砚,并从文史典籍中搜寻到了一则鲜为人知的记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洪雅葛仙砚》,拾缀起一段被遗忘的宝贵文史,钩沉至今,雅砚与雅纸同光,文房珍宝闪亮登堂,洪雅幸甚也。洪雅葛仙砚[南宋]陆游异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