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1.高效课堂的四个维度 课堂教学不应模式化,但教学应该策略化。在笔者看来,高效课堂要遵循一个原则,突出四个维度。 一个原则,即学生思维在先的原则。学生思维在先是常态,我们不排除在必要的时候,实行老师引导在先的做法。学生思维在先与新课程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如何保证学生思维在先呢应提倡学生预习在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这就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老师利用学生预习的结果上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二步。用解疑、强化、概括、总结 8 个字可以概括,这也是高效课堂的四个维度。 解疑。老师必须明晰,学生的预习是帮助老师找惑,为学生解惑是老师的基本功,也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落脚点。 强化。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也许会理解知识,但他们不了解知识的重点,即使知道了重点也未必会掌握,课堂上进行强化势在必行。强化不是机械性的重复,而是要突出针对性、重点性,要 体现变化思维。强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堂练习、合作讨论、重点讲解、等等。 概括。概括就是简化,简化的东西往往能突出核心,核心就是能力。概括的形式很多,如主题词、一句话、一幅图,等等。没有概括的课堂很难说是高效课堂。 总结。与概括不同,总结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与层次性。因此,总结多用于一个知识单元,节概括多用于每一节课。一课可以没有总结,但必须有概括。一个知识单元必须有总结,帮助学生完成从厚到薄的过程。 事实上,解疑与强化是老师的初级劳动,概括与总结是老师的高级劳动。概括与总结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另外,只有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建立起师生互动,高效课堂才会真正实现。 2.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 1) 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楚、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2) 讲授精炼高效。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楚、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以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