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讨论摘要:学校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场所,而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尤其是在当今素养教育要求下,育人比教书更加重要,通过高校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其未来生活与就业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是当今高校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分析了高校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以供同仁参考。关键词:高校;中文教学;德育渗透引言高校教育在人才培育和社会经济进展中的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尤其是在当今教育大力推动的新时期,要求高校教育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转而进展素养教育,更加注重各学科教学中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中文学科作为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和提升的重要基础,在学生德育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本文重点探究了老师如何通过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策略。一、高校大学生道德素养问题及中文教育的重要性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整体上道德素养水平较高,但是也不乏存在一些学生思想空虚、意识衰退,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命运产生种种困惑和疑虑,甚至是盲目信任封建迷信及其他消极思想。在种种不良思想道德的影响下,一些学生试图通过虚拟世界寻找精神解脱与刺激。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便开始不愿与周围同学团结合作,不愿受道德纪律的约束,而是我行我素,严重缺乏集体荣誉感,轻易违法校规校纪,甚至是触犯法律。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尤其是“文道合一”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高校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其优势,在中文教学中渗透历史杰出人物的进步思想、高尚气节和崇高道德品德,以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此来不断优化高校学生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及理想信念。二、高校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1.老师有意渗透德育中文老师作为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在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重要责任。实际上,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也包括对学生进行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坚强意志等。但无论是哪方面的道德教育,对于学生个人道德成长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认为中文老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及中文课程自身优势,通过丰富的道德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去认知、探究和推断,通过老师这种有意的渗透让学生对德育产生一种更为直接的体验。比如“魏则西事件”,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