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情景导入学习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将每年的 4 月 24 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体现了对航天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体现了对航天人的厚望重托。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产业。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我们探索未知宇宙有何意义?它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什么哲理?学习本框你将明白其中道理。 举例说明什么是实践,知道实践的主体和对象。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难点] 运用具体生活实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自觉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重点]一、实践及其特点 教材“探究问题 1” (1)学生可以结合有关的事例谈谈自己对实践概念的理解,如中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京沪高铁的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但要注意,实践是指人们认识活动以外的活动。(2)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黑格尔把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混同于主观意识活动,否认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错误的。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社会的活动理论的活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费尔巴哈割裂了理论(认识)活动与实践的联系,是错误的。杜威认为,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没有本质区别,这种理解混淆了人的实践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是错误的。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把握实践的概念,要注意四点:①实践的主体是人们,而非人民、公民、人类等;②实践的实质是“改造”,而非“认识”;③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而非主观世界;④实践是活动,而非能力。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征其实是两个特征,分别强调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教材“探究问题 2” (1)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的,这启示我们,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反复作用,变革客观事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