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3、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教学用具:小黑板、小车、木块、气垫导轨滑块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前一章我们学习了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但没有进一步讨论物体为什么会做这种或那种运动。要讨论这个问题,必须知道运动和力的关系。在力学中,只研究物体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做 运动学 ;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做 动力学 。 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是很重要的,设计各种机器,控制交通工具的速度,研究天体运动,计算人造卫星的轨道等等,都离不开动力学知识。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牛顿。牛顿在 1687 年出版了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部名著中,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这三条定律称为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的基础。这一章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牛顿运动定律。在讲台上放一辆小车,使它处于静止状态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学生答:要用力去推它)师讲:从这个例子很容易得到: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那么力和运动之间关系如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1、历史的回顾:① 远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已经提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可是直到伽利略时代才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下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② 用小黑板概括历史上几位代表人物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雅里斯多德伽利略笛卡儿亚里斯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伽利略认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笛卡尔认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改变原来的方向。③ 请同学们叙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小球从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师总结:伽利略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推论说: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