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时间 位移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点概念的建立过程,感受物理学中理想模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教学难点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教学建议本节学习的时间和位移等概念是运动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是进一步学习运动学的基础。要让学生初步掌握位移的矢量性和画法及简单的一维运算,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积极进行讨论,加以区别。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教师提问: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学生回答:不能。教师启发: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那些物理概念?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导入二幻灯片播放情境导入 运动会上 800 米比赛,运动员 9 时 20 分起跑,运动员甲 9 时 22 分 45 秒到达终点。问题导入 从家上学到学校,可以选择哪些路线,这些路线中哪一条最短,位置改变是否相同?设疑:起点到终点用了多少时间?起跑和到达的时刻分别是多少?运动员跑过的路程是什么?位置变化如何?让学生体会物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