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学习目标]1.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2.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3.会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一、平均速度1.定义:物体的位移 s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t 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2.表达式:公式=.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单位还有 km/h,1 m/s=3.6km/h.4.矢量性:平均速度是矢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5.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填“粗略”或“精确”)地反映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二、瞬时速度1.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矢量性:瞬时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即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3.物理意义:瞬时速度能精确(填“粗略”或“精确”)地反映物体在某时刻的运动快慢.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由=知,与 s 成正比,与 t 成反比.( × )(2)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 Δt→0 时的平均速度.( √ )(3)物体的平均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4)子弹以速度 v 从枪口射出,v 指瞬时速度.( √ )2.某质点沿一直线运动,在第 1 s 内通过的位移为 2 m,第 2 s 内通过的位移为 4 m,第 3 s 内通过的位移为 6 m,则质点前 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m/s,后 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m/s;3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m/s.答案 3 5 4一、平均速度小明坐在沿直线行驶的汽车上,从甲地到乙地用时 20 分钟,行程 20km,根据公式 v=,他计算出自己的速度为 60km/h.而途中某时刻小明发现速度计显示为 70 km/h.(1)上面提到的两个速度各表示什么速度?(2)速度计显示的是什么速度?(3)若小明由乙地返回甲地又用了 20 分钟,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它能反映汽车运动的快慢吗?答案 (1)60km/h 为 20 分钟内汽车的平均速度;70 km/h 为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3)因为全程的位移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为 0 不能1.对公式=的理解(1)速度采用比值定义法,不能说 v 与 s 成正比.s 大,仅指物体的位置变化大,位移大,速度不一定大;当物体位置变化快时,速度才大.(2)说明:①式中 s 是位移不是路程,s 与 t 具有对应性.②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等于初、末速度大小的平均值,不能用=直接计算,要根据定义式=来计算.③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t 时间段内运动的总体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