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年级高一课题§1.10 《运动的描述》整合与评价课程类型复习课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1.理解描述物体(质点)运动的基本概念.2.合理地选择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3.掌握构建物理模型解题、巧选参考系解题、逆向思维法解题和运用图象解题等方法.4.正确辨识图象,理解图象含义,能根据图象获取有关运动的信息.5.能熟练地应用运动学基本公式,特别是平均速度公式.学法指导本章的概念较多,要注意矢量和标量的不同;本章的公式也很多,学习过程中尽量推导公式,一方面能记住公式,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公式间的关系,在一题多解中体会如何比较简捷的处理直线运动问题。图象多也是本章的一个特点,只有正确的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才能比较好的利用图象分析问题,特别是追及问题。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正确地选择公式,利用 v-t 图象分析问题,解决简单的追及和相遇问题.教学建议本章的复习建议用 1-2 课时,突出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规律的掌握,初步让学生能够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并能根据过程中的条件正确选择公式,着重刹车类问题和简单追及相遇问题的的了解,但难度不能太大。课前准备本章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要了解大多数学生处于什么状况。公式的了解、理解和应用有一个过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为代表)的规律掌握到什么程度也决定以什么方式复习本章内容。导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预习过程梳理知识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回顾本单元内容,可以查阅教材和以前的学案,对本章内容的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有所了解。PPT 演示课题及学习目标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情况。就学案中教材诠释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第二层级小组讨论主题 1:描述运动(1)五个物理量,分别是初速度(v0)、末速度(vt)、加速度(a)、位移(x)和时间(t).注意(1)对于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而言,描述这段运动的物理量有几个?分别是什么?学生口头表述小组展示补充质疑教师点评物体的几个物理学参量规范物理量的符号。(2)只要确定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五个物理量中的任意三个物理量,其余的两个物理量就确定了, 这段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就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