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课教学预案、课后反思和备课思路介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预案和课后反思(阜宁县实验小学唐惠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80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让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感受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体会到数学的内在联系。3、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脑筋急转弯”的游戏。1、有一个人,他是你父母生的,但他却不是你的兄弟姐妹,他是谁呀?2、1+1等于多少?(让学生随意展开想象,说一说)有学生可能说:1+1等于11或1.1,譬如:1元+1角=11角或1.1元。师追问:为什么不等于2元或2角?生: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设计说明: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不同单位的数不能相加的道理,既为新课打下伏笔,也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二、情景导入1、出示去羊寨桃花园的的情景图,根据学生回答列出不同的方案。师:从图中你能看出①+②+③+④+2、迅速选择一种方案算出时间口答:+3、比较四道算式,引出课题,并板书。三、探究新知1、尝试练习+①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②展示不同的算法,判别正误。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①=②=0.25+0.5=0.75③=……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算法,随机渗透转化的思想、估算的思想。2、自主探索异分母加法的计算方法。①直观感知结果是。②动手探究为什么得,结果是怎么得出的。(动手实践小组合作);③学生汇报。④数形结合从分数的意义来理解计算的结果。(课件演示)⑤探索计算的过程,理解先通分,再计算的道理。(生报,师扳书计算过程,并随机问为什么要把变成)3、练习③、④号方案:++家(图片)车站(图片)桃花园(图片)步行小时乘公共汽车小时乘三轮车小时乘摩托车小时4、异分母分数减法的尝试练习。(指名扳书,并验算)完成书上“试一试”5、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从去桃花园的四种不同方案入手,引入课题,既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通过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通过折纸、画图、数形结合、转化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四、巩固练习1、填一填2、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2)1(3)(4)3、计算(课堂作业,完成后班长报结果,同桌交换批改)4、点击生活欣赏桃花源图片,出示有关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设计意图:练习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既有强化算法的填空练习和判断练习,又有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作业,也有开放的欣赏练习,通过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了学生的数感。]五、全课小结课后反思本节课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使计算教学体现“生活味”的同时,更关注教学的本质来设计教学,教学中,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1、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沟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一原理,因此,本节课,我以这个切入点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前谈话的“脑筋急转弯”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只有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导入部分的四种方案所需时间,让学生选择最好算的一种方案,学生自然而然地会选择+来计算,这样既复习了同分母分数的计算,也为探究新知埋下了伏笔。然后对比引入新知,学生凭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能明白,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从而引发新知冲突,使学生很快进入新知探索状态。学生通过操作,讨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整节课我尽量做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能回答老师的绝不包办代替。在教学时,充分让学生自己探索,充分让学生去交流。学生通过折纸、涂色,很好地理解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三维目标”也得到了落实。3、关注学生思维的方向,体现算法的多样化。1+1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对计算方法上的探讨,学生在计算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