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咬文嚼字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咬文嚼字出自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悟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以下是我整理的咬文嚼字高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咬文嚼字》教案 导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步步推动、逐层深化的论证结构。 2. 学习本文归纳法、例证法等论证方法,把握论述形象、生动、浅显的特点。 学习重点:作者如何使用例证法将抽象的道理论述得生动浅显,且极富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第 5、6 自然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导入:由“父进士 子进士 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 媳夫人 婆媳均夫人”“父进土 子进土 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 媳失夫 婆媳均失夫”两副对联中两字之差,语义截然相反的例子引出“咬文嚼字”的话题。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讨论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预习检测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悟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悟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 《咬文嚼字》原文阅读 《咬文嚼字》选自《朱光潜美学文学选集》 正文: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讨论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推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讨论一番。那位演员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