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芙蕖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本文具体地说明芙蕖属于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种种优点,从观赏价值和有用价值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作者并对自己不能辟半亩方塘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的感情。以下是我整理的芙蕖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芙蕖》教案 教学要点 : 1、体会本文的立意特点。 2、掌握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些多义词。 3、了解本文运用的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重点掌握本文的立意。 2.文言文的一些语法常识。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莲花,这一种寻常的植物,在我国清代戏曲家李渔看来,却是浑身都是宝,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平常。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来展示这一切的。 二、学习课文第 1 段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段。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老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 (1)予(我)夏季倚(依仗)此为命者(表停顿,提起下文) (2)“效颦”是“东施效颦”的简化说法。比方生硬地胡乱效仿,效果很坏。 (3)可人(适合人的心意) 4.文段赏析: 问题:就这一段来说,你认为这是一篇说明文,还是散文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这篇文章从结构来看,似乎是说明文,笔法不太像散文。开头第一句:“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也就是说,把它拿来和同类相比,着眼在它的“异”,而不是它的同。用今日的话来说,就是抓住特点。先是引用花谱上的文字,指出其植物属性。这种写法,比较客观,有知识性,是典型的说明文的写法。接下来,又说自己依之为命,为什么呢?因为“可人”。这种行文方法,又不是客观的知识,而是主观的感情了。把主观的感情作为文章的意脉,就是散文的写法了。“备述之”,全面展示,可能是流水帐,乃散文之大忌,但却是说明文的基本办法。可见,本文以说明为主,兼有散文的笔法。 三、学习课文第 2 段 1.步骤如第 1 段。 重点解释: (1)及其(它,芙蕖)茎叶既(在……之后,已经)生,则又日(一天一天地,名词作状语)高日上 (2)菡萏:课文注释“荷花的别称”。具体说,菡萏应是荷花的花苞,即没有开放的荷花。 (3)与翠叶并擎:同翠叶一起耸立(在水上)。 2.文段赏析: 问题一:请说出这一部分文章中一些抒情语句的表达效果。 明确:就带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