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正传》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机正传 沈致远 手机,其学名为移动电话,是借助电磁波传播的一种无线通讯方式。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归纳前人经验,加以自己之创见,建立一组以他命名的方程,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为电磁波传播奠定了理论基础。麦克斯韦是无线通讯之始祖。 德国科学家赫兹( 18571894)以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电磁波预言。1888 年,赫兹进行著名的火花隙放电实验,演示了电磁波传播,测出其速度与光速相等。赫兹为无线通讯奠定了实验基础,为纪念他,电磁波频率(每秒振动次数)的单位定名为“赫兹”。手机发出的电磁波频率在千兆(109)赫兹范围,属微波频段。赫兹是无线通讯的祖父。 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18741937) 20 岁时读到赫兹关于电磁波实验的文章,引起他极 大的兴趣,立志献身无线通讯。1896 年马可尼实现了 1.7 公里之间的无线电报通讯,1899 年实现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 51 公里的无线电报通讯。1901 年实现了跨越大西洋 3000 公里的越洋无线电报通讯。马可尼是无线通讯的父亲。 手机的诞生地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所属的贝尔实验室(BellLabs),发明者是该 实验室的一群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手一机,到处游走”是当时贝尔实验室科学家和工程师之梦想。实现此梦想的最大障碍是:频率不够分配。微波频段虽然有几十千兆赫兹,但被各种应用瓜分后只剩下几百兆赫兹,远远不敷手机通话应用。怎么办?贝尔实验室科学家的创意是:分区重复使用频率。他们设想:将美国之疆域划分为许多六角形蜂巢般的小区、每个小区覆盖几十平方公里,在其中建立基地站,作为该小区手机通讯之柜纽。基地站所发射的电磁波仅限于本小区范围内,所以各个小区可以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而不致引起干扰。小区之间的通讯由基地站集中处理,通话者游走于各小区,由相邻基地站在其覆盖区之交界处交接。移动通讯于焉诞生,“人手一机,到处游走”美梦成真。 说起手机,不能不提到美国的摩托罗拉(Motolola)公司。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摩托罗拉的手机行销全球,独领风骚。不仅如此,摩托罗拉公司的经营管理方式被美国企业界视为典范,号称“最佳公司”。19921993 年间,我曾三次专访位于芝加哥郊区的摩托罗拉总部,协助其中央讨论院探究利用高温超导电子学技术提升基地站性能的可能性,虽然实验很成功,却未被采纳。当时我有一种朦胧的预感:不采纳新技术,“最佳公司”称号恐难持久。果然如此,问题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