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_第1页
1/10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_第2页
2/10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_第3页
3/10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3、注意培育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品味富有深意和特色的重要语句,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研讨、探究。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1.预习字词,思考课后问题。2.搜集有关汪曾祺的资料。 老师:准备磁带、幻灯片、生字词卡或者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以学生熟悉的有关本地端午节的风俗引入新课学习。 2.介绍作者,让同学们互相展示编写的有关汪曾祺的资料。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老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理解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 2.解决生字词的音意:(出示生字词卡片): 门楣 苋菜 籍贯 城隍庙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莫名其妙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板书设计) 思路:端午节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第 1 自然段)(第 2、3 自然段)(第 4、5、6 自然段) 主旨: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4.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为什么要先写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 ① 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 ② 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很有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 5.男女生分读第 2、3 自然段,思考: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否定北京的鸭蛋? 明确: ① 蛋白柔嫩、油多、黄是通红的双黄蛋(总:质细而油多)② 引用袁枚的的《腌蛋》提到袁枚,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他的文句,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气,避开了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