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责任感”与孩子的成长同行》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3 分) 让“责任感”与孩子的成长同行 ① 暑假刚开始,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家长,就对读初三的孩子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要求孩子洗涮每天晚饭后的饭碗。开头几天,这个孩子做得还有些兴趣,但 5 天后,就嚷着要父亲用“奖励”来兑现,不出半月就再也不愿做了。可这位家长很顶真,一定要孩子坚持。他说,不在乎孩子做家务的多与少,而在乎孩子有否责任意识和行为。 ② 这位家长的话颇有道理。据笔者所知,现在不少孩子似乎并不真正“认”得“责任”两字,即使对自己的生活琐事也少有责任的概念。某所寄宿制学校就有过政教主任帮学生洗袜子的事情。至于住宿学生将更换的衣服,从外衣到内裤、袜子,周末统统带回家让家长代劳就更不是新奇事,许多家长也习以为常。就是一些好学生也不乏其例。某市有关部门在对优秀学生候选人进行考察时,曾有意将扫帚、抹布横在他们必经的走道上,结果绝大部分候选人或视而不见,或绕道走开了,而他们在道德知识的书面试题中却能对答如流。更令人感叹的是,某所高校不久前在校报上发表了“同学:你的自行车放好了吗?”的文章,也反映出乱停放这种不该在大学校园里出现的现象很是严重。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感到:现在一些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太淡漠了。 ③ 而在这方面,上海杨浦中学作了有益的探究。他们调查过许多著名学者专家、企业领导及先进人物,发现支撑他们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责任感,于是率先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加强高中生责任感的培育,并作为增加德育实效性的切入口,开展得很有成效。上海师专附小实行高年级学生帮助辅导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育学生的责任感,也颇有特色。可见,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积极培育的。 ④ 人若一旦没有责任,就会放弃现在;忽略责任,就会贻误机会;背弃责任,就会埋没事业。不培育孩子的责任意识,我们的教育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就会愧对历史和使命。 ⑤ 在责任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游戏人生。一个连对自己也没有责任的人,很难想象其会对集体、国家尽责。杨浦中学名誉校长、特级老师于漪说得好,责任感教育是把“自然人”通过读书明理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现在多元文化和思想对学校的冲击很大,培育责任感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应当使责任感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有机部分,与成长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