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14《扬州慢》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2、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3、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4、与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体味豪放派与婉约派不同风格。【学习重难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学习设想】努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对《扬州慢》进行个性化解读。【学习过程】一、相关链接1、关于姜夔 姜夔(1155? —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一生未仕,飘泊江湖,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却绝不曳裾侯门,逢迎取合。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词风清空,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他深谙音律,能自度曲,工诗,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有《白石道人歌曲》。2、关于扬州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 486 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 2480 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 过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是全国九大州之一。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 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在隋、唐、北宋 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也是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 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挚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 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二、解题及背景介绍“慢” 指慢曲,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 91 字以上。本词是作者 21 岁路经扬州时有感而作的。扬州在唐代繁华兴盛,是南北交通的枢纽, 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但到了宋朝,由于女真族多次南侵,扬州屡遭战争洗劫,终于被弄得残破不堪。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