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辛弃疾词三首“有望”的误用“10 日起,随着沿海槽东移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所加强,风向以西南风为主,气温又将上升,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持续高温日……”这是 2012 年 7 月 9 日《解放日报》第 5 版一则消息中的一句话,其中“有望”一词值得商榷。有望,意思是有希望,即希望达到某种状况,或者盼望实现某种愿望。所以,“有望”的事,总是符合人们意愿的。例如:今年农作物长势良好,有望又一个丰收年。最近他的竞技状态良好,这次比赛有望取得更好的成绩。然而,持续高温对人们日常生活不利,一般是不受欢迎的,大家都不希望、不愿意过持续高温的日子。所以,“有望”迎来持续高温的说法不当。这个“有望”宜改为“有可能”。——摘自《咬文嚼字》2013 年合订本,作者:屠林明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续上表)作品 辛弃疾流传至今的词作共计 620 多首,数量居宋词之冠。有《稼轩长短句》四卷。词 韵律诗押韵用诗韵;而词的押韵则是用词韵。诗曾是科举考试的项目,诗韵是官定的,作诗不准出韵,要求很严。而词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唐代以及词最盛行的宋代,一直没有关于词韵的韵书。唐代基本上是按诗韵填词。宋代突破了诗韵的限制,倾向使用口语,叫“依声填词”。明以后,开始有人总结宋词用韵的实际规律,编写词韵。所以,实际上是先有宋词,后有词韵。后编的词韵,当然想要尽可能地涵盖绝大多数宋词,但不可能涵盖百分之百。清朝道光年间,戈载编著的《词林正韵》,较为精密,为后来词界所遵用。蓦然(mò) 阑珊(lán shān) 旌旗(jīnɡ)锦襜突骑(chān jì) 娖(chuò)“气”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是三条横线,像空中浮游的云气。本义为云气,引申为气候,又引申为人的气势、气质。“气”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气”组成的字大都与气体有关,如“氛”“氢”“氟”“氤”“氲”等。青玉案·元夕阅读《青玉案·元夕》,回答下面的问题。1.【鉴赏诗词的技巧】(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物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2)“宝马雕车香满路”这句是从什么角度写元宵夜景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句是从什么角度写元宵节的热闹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答案:(1)从视角角度写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