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欢喜庄小学高国岩教学目标: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方法:阅读、想象、感悟教学准备: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揭题导入。1 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2、揭题:(板书:18 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二、初读课文,感受景物美。1、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 tb“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3、交流自读情况:①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② 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③学生欣赏完图片后谈谈感受。(板书:美、大)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1、自读第 2——5 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① 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② 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长廊一一万寿山一—昆明湖(十七孔桥)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四、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并给生字组三个词。2、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图片感受景物的美。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回顾全文顺序。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1、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作者又是怎么观察长廊的呢?(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句子知道?(板书:长、美)(3)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