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高中生物试验归纳(全面)一、用显微镜观测多种多样的细胞1.试验原理(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测到细胞的形态、构造,有助于区别不一样的细胞。2.操作环节[深度思考](1)怎样辨别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提醒 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2)为何要先用低倍镜观测清晰后,把要放大观测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测?提醒 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假如直接用高倍物镜观测,往往由于观测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测清晰,并把要放大观测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测。(3)怎样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提醒 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4)若视野中出现二分之一亮二分之一暗;观测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二分之一清晰二分之一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状况的也许原因分别是什么?提醒 前者也许是反光镜的调整角度不对;后者也许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导致的。(5)若所观测视野中有“污物”,应怎样判断“污物”位置?提醒[措施技巧]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测,找到要观测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整。(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整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整细准焦螺旋。(4)观测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合适调亮,反之则应合适调暗。2.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两种计算措施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斥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1)若视野中为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2)若视野中充斥细胞,则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的平方。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试验原理2.试验环节[深度思考](1)上述试验选材的原则是什么?提醒 ①被检测物质含量丰富;②材料靠近无色;③易取材,易操作等。(2)试验中,在加对应试剂之前为何要留出部分组织样液?提醒 作为对照,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