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也”能没马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挖掘课文素材教学设计一、引言朱熹曾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就要做“源头活水”的开掘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临新课改的大潮,必须真正理解课程改革,真正了解学生,真正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发现者和开发者。具有一双慧眼,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需要。课程资源可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很多教师都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会觉得素材匮乏,显得捉襟见肘。而实际上高中语文六册教材就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这些“个个心中有”但又“人人笔下无”的写作资源,那么,我们就可能为学生提供一条开掘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二、教学设计说明教材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却又是最易遭忽视甚至是冷遇的书。1、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断,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文是可以用作素材写进作文的。2、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并说说其中印象深刻的作家、作品或文学人物。3、教学活动——学生挑战老师:学生给老师出若干话题,老师以一则选自课文的素材(如莫伯桑的《项链》)构思学生的话题。4、教师出一个话题——“空间”,让学生选用已学的课文素材构思作文,然后说说其构思。5、教师出 15 个左右的话题,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运用课本素材,快速构思,写一个片断。三、教学过程1、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怕写作吗?”学生有的说“怕”,有的说“不怕”,也有的不以为意。教师:怕写作文,究竟怕什么呢?(生答,教师随机总结出发言要点)教师:构思平淡、语言贫乏、素材平凡……如同学们所说的,确实有很多的因素,造成了我们在写作时文思枯竭,言语乏味。因此,常听到有同学感叹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解决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就是“素材的挖掘、运用(板书)”。有人说从小到大写了那么多作文,写到最后都无话可说,无材可用。可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想想看,我们从小学开始,到现在,读了多少书,看了多少影视剧,听过多少故事,有过多少亲身经历,又滋生过多少关于人生的感慨,写作的材料会少吗?我觉得恰恰是太多了,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啊。材料太多,看得你眼花缭乱,竟不知如何取舍,如何运用了。所以我们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