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② 能够区分上下联、正确贴对联,并懂得如何撰写对联③ 明确对联在高考试卷中的呈现方式,并掌握答题技巧2.方法与过程:参与活动,激发兴趣;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随堂实战,训练能力;奇联共赏,领略魅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学习重、难点① 懂得如何撰写对联② 掌握高考对联试题答题技巧学时安排 1 课时自学指导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自知。 ——金•元好问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华罗庚一、课前学习 1.关于对联的知识,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异”“区分上下联”“对联的张贴”的知识,学生课前解决。2.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古诗中对仗的诗句四至五例,注明出处并交流。二、学习步骤(一)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 2、词性(结构)相同 3、内容相关 4、平仄相合(仄起平收) (二)对联的禁忌 1、忌“合掌” 。所谓“合掌”就是上下联的意思雷同。 例如 上联:春晖盈大地 下联:朝霞满山川 (误) 正气满乾坤(正) 2、忌“同字”。即上下联不能有相同的字。例如 上联:科学能致富 下联:艺术能修身 (误) 勤劳可兴家(正) (三)以各小组搜集的古诗中的对句引入(古诗对),再以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说明这也是名人励志对联,过渡到下一环节。(四)列举几个名人励志联(以课件展示) 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②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③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教师指导:名人励志联,嵌入自然地理、比喻,嵌入历史故事) (五)兴趣引导:出个对子考考大家。 以成语为对,上联“望梅止渴”(板书),邀请学生上黑板前对下联。答案“缘木求鱼”或“画饼充饥”(板书) 分析“缘木求鱼”、“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的平仄,教师指导认为在合乎情境的情况下,“缘木求鱼”在平仄上对得更工整。以此例说明平仄、上下联、语法结构、内容上相关或相对的对联基本知识。(六)兴趣激发:古人从小学对要背一些规律,如《笠翁对韵》。邀请学生齐诵课文中《笠翁对韵》片断。由“天对地”说起,引入对子游戏。 (板书)“细”――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粗”(板书) (板书)“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