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漫话清高》合作交流 人教大纲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漫话清高》合作交流 人教大纲版第三册_第1页
1/2
高中语文《漫话清高》合作交流 人教大纲版第三册_第2页
2/2
1. 课文中写到的许由、陶渊明、李白、孟浩然的例子,说说作者举这几个例子分别想说明什么问题。提示:这一问题应当结合涉及人物的经历和事迹,并联系文章的相关内容来分析。参考答案:许由和陶渊明的例子说明在传统的历史文化心理中,有才能而不趋同社会主流的人通常被评价为“清高”。许由有治理天下的能力和机会,却不屑于为人君;陶渊明不愿做官,却以过人的诗才扬名——虽然诗才不一定证明他可以做官。李白、孟浩然的例子说明“清高”标准在人们心目中的不确定性。李白的例子证明标准的严格,孟浩然的例子证明标准的模糊。这种标准的不确定性,说明“清高”不是一个非弄清楚不可的重要概念,虽然这个词含有褒义,但也算不得是对一个人的较高评价。2.文中说,古人评定清高是相当严格的,又没有明确的标准,因而又相当模糊。怎样认识清高标准的严格与模糊性?提示:“清高”是这篇课文的关键词,其内涵古今也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分析这一问题时应当从古今的不同认识,从不同角度辩证分析。参考答案:李白是公认的大诗人,声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没有成为公认的清高的样板,就只因为做过短短一段宫廷诗人,诗作中表现其用世急切、极为自负、缺乏恬退风度,可见古人评定清高的样板是相当严格的。孟浩然不仅诗作享有盛名,而且终身不仕,甚至在韩朝宗约赴京师,将荐于朝廷时,因酒失约,可见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看得何其淡了。其清高之举,如此明显、突出,然而在历史上仍不是清高的样板。由此,作者认为,古人评定清高是既严格又模糊的。其实,严格和模糊是对立的,同时又有统一的一面,仍以孟浩然为例,他尽管终身不仕,但在诗作中表现出的将自身的“坐观者”变成“垂钓者”的求援用世心切,做不成官之后的“不才明主弃”、“知音世所稀”的牢骚,单凭这点就不能成为清高的样板,这不也是清高评价的“严格”吗? 因此,换一个角度看,其“模糊性”也是“严格”的表现。3.市场经济条件下,清高还有必要吗?提示:这是一个需要联系现实生活的问题,分析时必须结合现代人的观点。参考答案:我们可以从以下六点思考。①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传统价值观念发生变化,而“清高”的价值趋向不仅未见疲软,反而有愈发坚挺之势。② 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那么,保留一点清高的气度,也不失为一种精神的安慰,至少能减轻一点心理失衡。③ 在市场经济中发财致富乃至既富且贵的人,倘若能讲一点清,讲一点高,对自己,对别人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漫话清高》合作交流 人教大纲版第三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