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1/3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3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3/3
《沁园春长沙》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习目标: 1、欣赏诗中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2、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意。 3、适当拓展阅读,学习诗人情怀。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1925 年之秋:国共合作,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湖南、广东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此时,毛泽东由韶山赴广东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 2、同学少年:毛泽东 1911 年到长沙,进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常和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到橘子洲一带游泳,畅谈人生国事,慷慨激昂;1915年袁世凯称帝,毛泽东与同学开展反袁斗争;1916 年,毛泽东领导驱逐军阀张敬尧出湖南的斗争,同学参加者众多;1919 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成员多为第一师范同学;1920 年 7 月,毛泽东回湖南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为建党的一支力量,骨干多为同学。 二.自主学习: 1、熟读全词 以下的字不容易读准确,注出拼音: 2、诵读中设想自己就是诗人,我发现,描写诗人行为 又最能体现出诗人情感发展线索的是这几个字: ( )—( )—( )—( )—( )—( ) 三.合作探究: 1.诵读上阕: (1)“独”立“寒秋”,诗人的情感本应该是( )的,但是,诗人却“看”到了这样一幅湘江秋景: - (注 1:读诗方法之一 展开想象,把诗句化为散文句子,展现出诗中景象。) ( 2 ) 置 身 于 这 样 的 湘 江 秋 景 中 , 我 感 到 这 境 界 充 满 了 ( )。 (注 2:读诗方法之二 体会景象,感悟其氛围与特点。) (3)再次诵读,用声音表现出景象的特点。 (4)置身这样的景象之中,诗人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请详解“怅寥廓”一句: 2、诵读下阕 (1)上阕结尾诗人发出惊天动地一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用心 爱心 专心1下阕回答了吗?怎样回答的?把诗人的回答明确写出来,应该是: ( 2 ) 细 读 “ 同 学 少 年 ” 一 节 , 我 感 到 , 这 真 是 一 群 ( )的人。 在他们的身上,寄托了诗人( )的情怀。 (注 3:读诗方法之三 体会人物形象特点,并且从中领悟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 (3)结尾句中,蕴涵着诗人的呼喊,把它写出来,应该是: 3、再诵全词 (1)从情与景的关系看,这首词和许多词一样,上阕( ),下阕( ),这种情况叫做( ); 上阕的景象中 蕴涵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这 种情况叫做( ); 下阕结尾一句是一幅画面,其中蕴涵诗人深深感情,这种情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