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1 面对课改热潮的冲击,刚开始只是“任尔东南西北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态,但如今,时代进展的强烈需求,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入,改革课堂教学,尤其迅速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大力推行素养教育,已成为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下面是笔者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 教学模式的审视 1、学习方式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2、教学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之间无条件的平等,而是教学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人格、情感等,同时又要高于学生,老师始终是首席地位,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假如老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 3、教学目标的改变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具体根据教学内容关注不同的目标,“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互动状态的改变很多老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假如学生在活动的外表下内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实行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醉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二、教学载体的审视 1、文本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因此“探究”教材,不仅是学生的任务,老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更重要,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只有老师深刻洞悉教材,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引领学生剖析文本,也才能真正使师生与文本形成对话。 2、教具 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手段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