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陈克志 庄士青 辛洪军【考纲要求】1.掌握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H、O、C、Si 、Cl、S、N、P、)单质、氢化物、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等重要性质,并进行比较。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元素(单质、化合物)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重点掌握典型非金属(如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知识梳理】这部分知识在各地高考题中更多演变为解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或化学计算题的基石,几乎出现在所有的高考题型中,如选择题中的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药品的保存和仪器的洗涤,填空题的物质推断,实验题,计算题等都是高考的热点。1.同主族元素性质的比较(1)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的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2)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比较:(从上向下)如: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得电子能力、失电子能力、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等。2.同周期不同族元素非金属性比较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单质的氧化性、对应阴离子的还原能力等等。3.各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典型例题】例 1.科学家发现宇宙中有一种新型的氢粒子,它由 3 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 2 个电子构成,这对解释宇宙的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下列符号能正确表示该新型粒子的是 ( )A.H3 B.3H+ C.H3+ D.H3+例 2.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它是一种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上采用“醇析法”:将 H2O2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其化学式为 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 Na2CO3和 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 A.KMnO4 B.Na2SO4溶液 C.稀硝酸 D.KI例 3.有一瓶澄清溶液,其中可能含 NH4+、K+、Na+、Mg2+、Ba2+、Al3+、Fe3+、SO42-、CO32-、NO3-、Cl-、I-,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⑴ 用 pH 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⑵ 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 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紫红色;⑶ 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 NaOH 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⑷ 取部分上述呈碱性的溶液,加 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