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三、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 230 年灭韩,公元前 225 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一、《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取和言论的汇编,又名《国策》、《国事》。西汉刘向编订为 33 卷,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佳作。它流传甚广,差不多称得上家传户诵,文艺性很强,直接可当作文学散文甚或小说来读。 23.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 一、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面对暴秦勇敢无畏、义正辞严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国土的经过,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 课文范读录音 二、结构内容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 2、3 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场斗争有两个回合,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 2 段),写唐雎揭示秦王的骗局,表现了维护领土的严正立场。 第二层(第 3 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第三部分(第 4 段),写斗争的结局。 秦国和安陵位置图 三、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给予好处,拿大块土地来换取小的,那很好;虽然这样,可我从先人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同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秦王不兴奋,安陵君因而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再说,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来,是因为安陵君是个年高德劭的人,所以我不想打他的主意。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岂不是小看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上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何况(您)只拿来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小臣没有听说过。秦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