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学案【课程标准】: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学习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月革命、四月提纲,理解苏维埃概念,探求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把握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比较、分析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异同,并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图片展示和历史资料的解读,探求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用全球史观来看待十月革命对俄国乃至世界的重大影响【学习重点】: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难点】: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措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反馈矫正【知识链接】: 必修 I 第 18 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91 年,飘扬了 74 年的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结束。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们总会想起苏联曾有的荣光。每当十月革命的纪念日到来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怀念那段如火的岁月。历史与现实的反差如此之巨大,让人感慨万千。【知识导学】:知识点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即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A 级 客观条件:1、1861 年 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条件。2、俄国是 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国内各种矛盾尖锐。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以及民族矛盾尖锐复杂。3、 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4、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一战,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A 级 主观条件: 的正确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深受资产阶级和 残余的双重压迫,革命性很强。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比较成熟。有强大的同盟军:农民。有适合俄国国情的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知识点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 A 级 十月革命前的铺垫-----二月革命① 时间:1917 年 3 月(俄历二月)②革命对象: ③ 性质: 革命 ④ 结果:推翻了 王朝的统治,形成了 和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 革命任务的明确------《四月提纲》时间:1917 年 4 月 列宁背景: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临时政府却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A 级 主要内容:提出将俄国革命从 转变为 的任务。 明确提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