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1 高考作文素材:一字多音易迷魂,解铃还须系铃人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给认字辨义带来一定困难,有的人也就因此批评汉字。其实这个现象在以字母为文字基本单位的外语里也存在,这是因为语言与文字之间发生的特殊符号关系所造成的。比如英语的“学”是 study,“学生”是 student;“教”是teach,“教师”是 teacher;一只“脚”是 foot,一双“脚”是 feet。通过读音上的细小变化使同一个所指的意义产生细小的变化,这样一个词就分化为两个词了。这在西方语言学上专门称为语言的屈折形态。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里也很普遍,比如一个“学”字,读 xué时表示学习的意思,读 xiào 声时则表示教学,所以古人说“学学半”,意思是说教学这个过程要靠教和学双方共同来完成,教学和学习各占一半。这句话念成 xiàoxuébàn。有的时候,一个汉字的读音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声调变了一下,意思也就不同了,例如“好”字,读háo 时,是形容词,意思是美好;读 hǎo 时,是动词,意思是爱好。有时声调和声母都稍微变化一下,如“藏”字,读 cáng 时是动词,表示收藏;读 záng 时是名词,表示宝藏。“西藏”就是我国西部的一方宝地,所以要读 Xīzàng。这也是西方语言学所谓的屈折现象。 由于汉字不像印欧语的拼音文字,所以在书写形态上不显示出它读音上的变化,这就给我们在读书面语时造成了较大困难,往往读错一个字音,意义迥别。例如一般教师鼓励学生读书,就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中间的“好”应该读 hǎo,但由于汉字的字形上看不出它的读音,有人仍然会按常规读音把它读成 háo,那就不能把原句的意思准确表达出来了。为了防止误读,古人发明了一种提示读音的办法,在某个需要改变读音的汉字的一个角上用朱笔画一个小圈。汉字共有四个角,分别表示四声,左下角表示平声,左上角表示上声,右上角表示去声,右下角表示入声。例如汉·刘向《说苑·贵德》有句:“吾不能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两个“风”和两个“雨”应读不同的音,为了告示读者别读错了,就用朱笔在字的右上角画一个小圈,表示这个字要读去声,用作动词。古人称之为“圈读”,也叫读破。因朱笔小圈颇像一只铃,便戏称为“系(读 jì)铃”。缺乏古文根底的人,不知所云,难以为解。汉字中多音多义的很多,特别在姓氏和地名中更为甚,例如安徽“六安”的“六”要读 lù,姓“乐”的就有两家 lè 和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