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归去来兮辞教案三篇(TXT 下载)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头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理解抵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进取精神,学习其高洁的梦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2、课文的思想资料 三、教学难点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四、教学课时 二课时 五、教学设想 (一)、诵读和领悟互相推动 (二)、诵读的准备指导 (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及其作品,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以《花源记》导人课文,分绍陶渊明 在 1600 多年前,二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梦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清醒的梦想主义者。贵族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大济苍生”的壮志,可是黑暗的现实把他的梦想击得粉碎。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为明心志,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今存诗歌 125 首,其中四言诗 9 首,五言诗 116 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进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判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 12 篇,其中辞赋 3 篇,韵文 5 篇,散文 4 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