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运动 第 1 课时 地球的自转 学案(湘教版必修 1)[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2.结合实例,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3.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一、地球的自转1.自转概况(1)概念和方向:地球围绕地轴自①西向②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③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④顺时针旋转。(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自转周期不同,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⑤恒星日,它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⑥ 360°,所用时间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⑦太阳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续相交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 360°59′,所用时间为⑧ 24 小时。(3)速度:自转角速度除⑨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各地○相等,都为⑪ 15°/时;自转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⑫递减。2.自转的地理意义(1)导致⑬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为 24 小时,使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2)使地球上⑭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⑮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偏向。该力只作用于⑯ 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⑰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北半球⑱向右偏,南半球⑲向左偏,沿⑳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3)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二、地方时、区时、时区与日界线1.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 12 时,将连续两个 12 时之间等分为○24 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1 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2.时区划分与区时换算(1)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 个经度 ,以该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称○标准时。(2)区时的换算: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1 个小时。在同一日期内,东○早西○晚。3.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0° 经线 穿行的折线,也叫○日界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又为了保持○180° 经线 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