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温州债务危机【背景链接】 近期,温州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企业债务危机在全国产生不小的震动。危机之下,一些企业主因无法偿还银行信贷或民间借贷而频频“跑路”“蒸发”,数名老板、“老高”(以高利息从事民间借贷者)被逼上绝路而跳楼,一些企业瞬间倒闭,局部地区暴力讨债频发。一时间温州人心惶惶,众多企业发展遇到较大的困境。【热点时评】 经过政府及各界紧急救市,服了“止痛片”“退烧药”,社会恐慌情绪得到控制,企业状况有所稳定,一些出走的老板相继返回。但严峻形势仍不容乐观。 温州爆发的企业债务危机呈现出三大特点: 第一,层次高,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接连遭遇困境。如老板一度“跑路”的浙江信泰集团公司是温州市眼镜行业的“龙头老大”,温州瓯海区的重点骨干企业和纳税大户,国内眼镜行业惟一的中国驰名商标获得者,去年产值达 2.7 亿元,员工 3000 多人。 第二,情势急,许多企业在生产正常、发展较好的情况下突然倒闭。如温州正得利鞋业公司品牌好、客户固定、生产正常、订单充足,就在董事长跳楼的前几天,各企业仍在轰隆生产。 第三,涉及广,多个行业出现“跑路”、倒闭恶性事件。 8 月以后“跑路 风”“倒闭潮”涉及的有不锈钢、泵阀、鞋革、医药、眼镜、太阳 能、医疗器材、五金家电等多个行业,更不用说多家地上及“地下”的担保公司、民间资金中介及众多“老高”。 在民间资金充沛的温州,为何突发如此集中的 资金链断裂事件?要弄清这个问题,浙江信泰集团是一个合适的观察样本。一名眼镜行业的知情人讲,浙江信泰集团猝然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向银行及民间融资过多,无力归还,终致资金链断裂。 三年前,信泰集团在银行信贷资金较充足的情况下,为了转型升级,在发展、提升眼镜制造这一传统产业的同时,投资 10 多亿元,大规模投资被称为“朝阳产业”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目标是 5 年内产值要达到 100 亿元。 然而,令信泰集团没想到 的是,接踵而来的欧 债、美债危机导致市场疲软、产能过剩,利润率从 70%骤降至 10%。同时又遇银根收紧,两头挤压,导致资金链断裂,胡福林被逼“跑路”。 温州市政府有关部门、金融界及企业界一些研究人士向记者基本一致地“描绘”了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全过程:2008 年,银行信贷资金充裕,许多企业拿到大批资金后,有的用于转型升级,有的技改扩大生产,有的“炒房 ”“炒矿”,有的盲目扩大规模,其中也不排除有到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