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教案(人民版必修 2)一、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简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简述苏联解体的经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用列表等方法归纳和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结合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情况,开展讨论,谈谈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阅读恩格斯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等历史材料,理解历史材料,并运用它来说明论证自己的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学的学习和总结,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通过对苏联从一个超级大国到走向解体原因的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概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看两幅漫画,问:这两幅漫画反映了斯大林模式有哪些弊端?由此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苏联改革的背景师:概括苏联斯大林模式弊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斯大林的逝世为苏联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可能。师:让学生观看本三幅照片,然后指出:苏联的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经历了三位领导人时期。二、赫鲁晓夫的改革问:同学们,那么你们认为应该如何进行改革?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赫鲁晓夫的改革哪些措施是正确的,哪些是失误?生:.赫鲁晓夫改革正确的内容:(1)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工业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2)政治改革。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问:失误又有哪些?(出示材料)材料一: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 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1957 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 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 1980 年建成共产主义。——金重远:《20 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材料二:赫鲁晓夫经常心血来潮地做出一些决策,许多改革措施未经深思熟虑便草草实施,又草草收场。 ——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