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二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二课时[一] 教学过程导言孟德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 F1代只有一种表现型,F2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孟德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作了解释,要确定这种解释是否正确,该怎么办?学生回答:用测交法。[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提问:什么叫测交?学生回答:是用 F1代与亲本的隐性类型杂交。目的是测定 F1的基因型。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仿照分离定律的测交验证模式,写出测交及其结果的遗传图解。教师指导:这是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则说明理论是正确的,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不相符,则说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P10。孟德尔用 F1作了测交实验,实验结果完全符合他的预想。证实了他理论推导的正确性。设疑:用 F1(YyRr)作母本和父本测交的试验结果怎样呢?学生争先恐后推演,教师出示投影,比较测交结果,师生结论是:两种情况是相同的,这说明 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教师介绍:豌豆体细胞有 7 对同源染色体,控制颜色的基因(Y 与 y)位于第 l 对染色体上,控制形状的基因(R 与 r)位于第 7 对染色体上。学生活动:观看减数分裂多媒体课件。巩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从而理解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动态关系,即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设疑:如果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不能自由组合?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教师出示投影,显示如图:思考:在此图中哪些基因能自由组合?哪些不能自由组合?为什么?学生回答:YR 与 D 或 d 能自由组合,yr 与 D 或 d 能自由组合,Y 不能与 R 或 r 组合,y 不能与 R 或 r 组合。因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要分离,等位基因也要分离,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自由组合。设疑: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教师出示投影表格,由学生讨论完成。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项目\ 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相对性状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数量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