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闯黄灯”引来争议 【背景链接】 从 1 日零点起,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和《机动车登记规定》 正式实施。 新规加强了对闯信号灯的处罚力度,其中,“闯黄灯扣6 分”的规定这两天引来网友吐槽。(1 月 3 日《新京报》) 【解析】 一项新规推出 引发争议,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当这一新规,不 仅相对以前有着很大突破,而且影响者众多时,引发争议更是 必然。针对“闯黄灯扣 6 分”引发的争议,公安部也回应称,“新交规实施首日多地事故大幅下降”,并表示,“对一些网友反映的交通信号设置问题,公安交管部门将认真听取意见,积极采纳、不断改进”。这一态度值得肯定。 每一个批评的声音都值得尊重,特别是很多人联系自身、直言不是,很有启 发性。以自身视角看待问题,能够见人之所未见,但也可能陷入利益偏见。当前对闯红灯的争议就是如此。 每一项新法的实施,由于改变了以往的权利义务配置,都会给人们带来某种“不适应感”,就 像新车上路一样存在磨合期,包括民众情感上的认同磨合。度过这种磨合期,不仅需要充分的法律普及教育和民众的自觉守法意识,也需要执法部门充分的信息公开与沟通,通过更多合法合理性阐释,让公众尽快认同新规则。 任何法律都需要被尊重、被服从,尊重与服从的前提 是法律本身获得广泛认同和正确理解。对交通法规的实施 而言:尊重法规,就是尊重生命;交规严一点,生命便更有保障。为此,向社会公开“闯黄灯受罚”立法的过程信息,充分阐释部门规章形成的价值取向与目的初衷,引导民众正确理解部门规章的立法精神,消除人们对执 法的不必要担忧,是尽快度过磨合期的重要工作。 当前,新交规引起了一些争 议,有人对涉及自身权益的规范“拍砖”,有人从合法性角度“吐槽”。说穿了,多数司机对闯黄灯罚则的不满,是担心没有技术条件支 撑,这项规则执行起来会大打折扣。新交规对遮挡号牌、临时号牌等都很严格,但公众唯独对闯黄灯颇有微词,这在提醒交管部门,实施这项规则之前,做好技术支持,法规执行才更具正当性。 保持充分的信息沟通,妥善解决执法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顺利度过新交 规的磨合期,最终步入公共交通的法治之道。 放下偏见,到路上走一走,会有更多的发现。在车水马龙的红绿灯口,时常见到行人被堵在中心,犹如汪洋中的一叶小舟,着实让人心惊肉跳。是这些行人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吗?恐怕不尽然。一些车辆“闯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