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考点10教材实验创新1.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实验开始后的4个时间点a~d测得细胞液相对浓度(P值)如下图所示(实验期间细胞均存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时间内,液泡体积逐渐增大B.c→d时间内,P值不再增大主要受细胞壁的限制C.b→c时间内,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水分子运出细胞D.c→d时间内,洋葱表皮细胞可能并未发生质壁分离解析:选D。由图示可知,a→b时间内,P值不断增大,说明该过程细胞不断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液泡体积逐渐变小,A项错误。c→d时间内,P值不再增加,说明此时进出细胞的水分子数一样多,细胞内外浓度相等,此过程中P值变化不受细胞壁的限制,B项错误。无论在哪个过程中都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水分子进出细胞,C项错误。c→d时间内,P值不再增加,可能是细胞已经发生了质壁分离,但也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稍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发生失水,但并没有发生质壁分离,D项正确。2.将Ⅰ、Ⅱ两种物质混合,在t1时加入酶α,Ⅰ、Ⅱ两种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Ⅰ、Ⅱ两种物质浓度相等时的时间点为t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酶α—可与物质Ⅰ形成酶底物复合物B.若t1时增加酶α的量,则t2值减小C.若提高反应体系温度,则t2值变大D.t3后物质Ⅱ增加缓慢与物质Ⅰ浓度有关解析:选C。根据题图可知,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物质Ⅰ的分解和物质Ⅱ的生成,而且物质Ⅰ是在酶α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物质Ⅱ,酶α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可与物质Ⅰ形—成酶底物复合物,A项正确。在t1时增加酶量可促进酶促反应的进行,酶促反应速率越大,t2值越小,B项正确。由于不知道此实验的温度是否为最适温度,故提高反应体系温度,不能确定酶促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C项错误。图中t3后由于物质Ⅰ浓度非常小,所以其分解产物Ⅱ增加缓慢,D项正确。3.“”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S型肺炎双球菌致小鼠得败血症与细菌表面的荚膜有关B.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注入小鼠体内,可分离出活的S型菌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产生的子代中,大多数具有放射性D.烟草叶片被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后出现病斑是因为病毒进行了逆转录解析:选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体外面有多糖类的荚膜,使菌体不易受到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因此S型肺炎双球菌可使小鼠得败血症,A项正确。将S型菌的DNA和活的R型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才能使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内,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只将S型菌的DNA注入小鼠体内,不会分离出活的S型菌,B项错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把其遗传物质(被32P标记的DNA)注入大肠杆菌内,利用大肠杆菌中的物质(没有被32P标记)来合成子代噬菌体,因此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量的噬菌体具有亲代的DNA而具有放射性,大量的噬菌体无放射性,C项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但它不是逆转录病毒,无法进行逆转录,D项错误。4.某小组选用生长素类似物2,4D进行了如下的插枝生根实验:组别枝条2,4D浓度(g/L)一定时间后根的数量甲10个,带芽5×10-8较多乙10个,带芽5×10-4几乎没有丙10个,带芽清水较少丁10个,无芽清水几乎没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的2,4D溶液能促进枝条生根B.乙组的2,4D溶液能抑制枝条生根C.丙组的芽能产生2,4D促进枝条生根D.丁组缺少激素来源导致几乎没有根解析:选C。丙组用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组,甲组与丙组比较,根的数量较多,说明甲组的2,4-D溶液能促进枝条生根,A项正确。乙组与丙组比较,根的数量几乎没有,说明乙组的2,4-D溶液浓度过高,对枝条生根起抑制作用,B项正确。2,4-D为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长素类似物,具有生长素的作用,但不是由植物细胞合成的,芽合成的是生长素,C项错误。芽能合成生长素,丁组无芽,其缺少激素来源导致几乎没有根,D项正确。5.某小组开展探究振荡培养中转速大小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量,还能增加酵母菌获得营养物质的机会B.不同转速下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增长速率不同,但最终的种群密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