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易错练(四)遗传、变异和进化(建议用时:30分钟)1.下列关于线粒体中D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中DNA能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B.线粒体基因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C.线粒体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D.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由母本传给子代2.2014年末,美国科学家借助特殊的转运蛋白,首次将一种人工合成碱基对植入某大肠杆菌细胞DNA中。实验显示,置于人造碱基对环境中的该大肠杆菌仍能继续生长,其所含DNA能稳定存在且并未影响其复制和转录过程。下图为包“含天然碱基对和人工碱基对X—Y”的DNA分子片段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核酸含有6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B.理论上,该DNA可将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总数提升到216种C.用人工碱基对替换其他碱基对后,大肠杆菌的性状不一定会改变D.人工合成碱基对也能被其他未经处理的原核细胞摄入而利用3.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其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的精原细胞,在只供给含31P的原料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再各自进行减数分裂。则最终所产生的8个精子中,含31P和32P标记的精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A.50%、25%B.25%、25%C.100%、50%D.100%、100%4.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小麦的三个品系,基因D、d分别控制性状高秆和矮秆、T为抗白粉病基因,R为抗矮黄病基因,D、T和R均为显性基因。乙品系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据图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不考虑染色体上连锁基因的交换)()A.乙品系的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B.丙品系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C.甲、丙品系杂交得到F1,若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则F1产生的配子中DdR占1/2D.甲、乙品系杂交,得到的F1中高秆抗白粉病植株再与丙杂交,后代基因型有4种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染色体正常,丈夫染色体异常(如图一所示):9号染色体有一片段易位到7号染色体上(7、9表示正常染色体,7+和9-表示异常染色体,减数分裂时7与7+、9与9-能正常联会及分离)。图二所示为该家庭遗传系谱及染色体组成,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该夫妇生下相应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子代的概率为1/4B.子代相应染色体组成与父亲具有相同缺陷的概率为1/8C.图二中痴呆患者来自含(7+、9)的精子和含(7、9)的卵细胞的结合D.若父亲的一个精子含(7+、9-),则与该精子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另三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7+、9-)、(7、9)、(7、9)6.下图表示施用某种杀虫剂以后,昆虫种群所发生的改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类个体大多被淘汰的原因并不是该种杀虫剂是否诱发其产生抗性基因B.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可遗传变异,②③类个体的抗性基因一定来源于遗传C.若连续使用杀虫剂,抗该种杀虫剂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趋近1D.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昆虫的抗药性或不抗药性的表现型参考答案与解析易混易错练(四)遗传、变异和进化1.解析:选C。线粒体中DNA能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A正确。线粒体中的蛋白质一部分由线粒体基因控制合成,B正确。线粒体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C错误。在受精过程中,细胞质基因主要由母方提供,父方只提供细胞核基因,因此线粒体基因的遗传特点为母系遗传,D正确。2.解析:选C。被改造的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共A、G、C、T、U、X、Y7种碱基,参与形成12种核苷酸,A错误。目前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约由20种氨基酸构成,它是由64种密码子决定的,引入X—Y碱基对后,组成密码子的碱基有6种(A、G、C、U、X、Y),密码子总数变为63=216,所决定的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总数最大为216-64+20=172(种),B错误。基因突变并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比如由于多种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或者某些基因突变虽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位置的氨基酸种类,但并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等,C正确。人工合成碱基对进入细胞必须借助特殊的转运蛋白,其他未经实验处理的原核细胞无法摄入、利用,D错误。3.解析:选C。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初始被32P标记的DNA有4条DNA链,将来在形成的8个精子中有4个含有...